粽子是端午節(jié)期間比較流行的一種傳統(tǒng)食物,它吃起來味道很不錯,香糯可口,營養(yǎng)豐富,很多人都會自己在家煮粽子吃。粽子雖然好吃,但是它是用糯米做的,吃多了不容易消化,所以一次不能吃太多,一般一天最多吃兩到三個粽子。
不同人群適宜吃粽子的量不同:
在正常情況下,成年人每天吃2-3個粽子是可以的,但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來說,他們的胃腸功能相對較弱。建議每天最多吃2個粽子。過量食用會增加胃腸道負(fù)擔(dān),引起消化不良。
因?yàn)轸兆邮怯门疵鬃龅?,而且大部分都含有糖。此外,糯米不易消化,糖容易刺激胃粘膜產(chǎn)生胃酸。吃太多粽子可能導(dǎo)致腹脹和反酸。
醫(yī)生的建議:要小心,最好每天不要吃超過三個正常的粽子,尤其是肉粽子或含有豬油的粽子。一次不要吃太多。
雖然粽子很好吃,但吃大量粽子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。因?yàn)轸兆邮怯门疵鬃龅?,它的粘度高,不易消化,而且粽子只能提供主食、肉和油六類食物。缺乏膳食纖維;肉餃子含有太多的脂肪、鹽和糖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有大約一碗米飯和大約400到500卡路里的熱量。建水粽子只有糯米和糖。它的營養(yǎng)成分單一,不易消化。因此,建議吃粽子就足夠了。不要吃粽子,忘記吃其他食物。
此外,粽子從來都不是零食或甜點(diǎn)。不要讓它在飯后出現(xiàn)。許多人先吃蔬菜和米飯,然后吃粽子作為甜點(diǎn)。事實(shí)上,這是完全錯誤的。它是由糯米制成的,粘度高,難以消化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有相當(dāng)于一碗米飯的米飯。如果你吃米飯,就不要吃粽子。如果你想吃粽子,請不要碰米飯、面條和饅頭。
1、引起消化不良
粽子是用糯米做的,糯米很粘,吃后不易消化。吃太多粽子會增加腸胃的消化負(fù)擔(dān),容易引起腹痛、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。
2、引起發(fā)胖
粽子的熱量不是很低。每100克純糯米粽子的熱量約為195千卡。現(xiàn)在有很多肉餡和蛋黃餡的粽子,這會大大增加熱量。此外,有些人吃粽子時需要蘸糖,這會大大提高粽子的熱值。使用后,如果這些熱量不能及時消耗,就會轉(zhuǎn)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(nèi),導(dǎo)致肥胖。
3、引發(fā)便秘
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,糯米粘度高,難以消化。過量食用會抑制胃腸蠕動。此外,糯米含有大量淀粉,在消化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水分,嚴(yán)重減少糞便中的食物。因此,吃太多粽子容易引起便秘。
4、引起血糖波動
粽子含有大量淀粉。吃后,這些淀粉會分解成葡萄糖。過量攝入會導(dǎo)致血糖波動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食用粽子會導(dǎo)致血糖升高,這不利于疾病的控制。
5、刺激腸胃
患有胃病的人必須少吃粽子,因?yàn)槌蕴圄兆訒黾幽c胃的負(fù)擔(dān)。此外,糯米是溫暖和停滯的,含有更多和更長的植物纖維。飯后,很容易引起胃痛、反酸等不適癥狀。對于有胃病的人來說,吃太多粽子也可能導(dǎo)致潰瘍穿孔和出血,使病情加重。
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 © 2016-2023 【趣丁網(wǎng)】 備案編號:鄂ICP備19017513號-1
注:網(wǎng)友評論僅供其表達(dá)個人看法,并不代表本站立場。